汉代男子之足衣

先秦时,足衣泛指鞋袜。自汉代始,足衣开始有内外之分。足内衣为袜,足外衣指鞋。汉代的鞋大致分为皮靴、皮鞋、木鞋、草鞋、麻鞋、丝履等许多种。

舄是一种重木头鞋,最早大约出现在商周时期。在所有鞋履之中,舄的规格是最高的,是古代君王、后妃以及公卿百官行礼时所穿的鞋。根据周礼规定,君王后妃及百官在不同的场台需要穿着不同颜色的舄,并与其礼服相配。君王及公卿所穿的舄颜色有赤、白、黑三种颜色,以赤色为尊;后妃、命妇所穿用的舄有玄、青、赤三色,以玄为尊。舄的表面是用华丽的锦缎缝制而成,而鞋底则是厚厚的木底。

这种样式的鞋一般为上层贵族所使用,士庶则穿草葛或皮革做成的鞋。因为鞋是用丝棉编制而成的,所以又被称为丝履。

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,鞋尖开始上翘,称为“翘头履”。到汉代的时候,鞋头开始分叉,称为“歧(qí)头履”。歧头履制作讲究,这也反映了当时精湛的丝绸纺织技艺。歧头履始于汉代,唐代沿用,到宋代以后逐渐消失。


图:湖南长沙西汉马王堆出土的青丝歧头履,此履采用不同纹样的青丝织布面料做成。鞋前部为纬线 较粗的平纹料,鞋帮是绛紫色的八字纹料,底部又用浅绛色麻线编织而成。

顾名思义,就是圆头的鞋履。西汉以前这种鞋多用于大夫,至东汉后,则为妇女穿用,圆头,表明妇女顺从之意。

屐(jī)是一种用木头制成的鞋子,鞋的底面有两个齿,这样不仅可以防止滑倒,也可便于在有泥水的地面行走。屐不用鞋帮,只用绳系。穿屐行走方便,鞋底耐磨,最初用于出行。在东汉桓帝延熹年间,木屐成了当时洛阳很流行的鞋子,男女皆可穿着,不光可以在下雨的时候穿用,女子在出嫁时也穿着漆画五彩作为带子的屐,这样既美观又显得尊贵,很受欢迎。不过,自宋代以后,汉族女子不再穿屐,而男子在雨雪天气出门仍然穿用。

也称“足衣”, 一开始是用皮革做的,现存汉代的袜子实物质料多为罗、绢、麻及织锦等,因为这种材质比较柔软,穿起来会更舒适。它的式样很简单,一般有一尺长,用整布裁缝而成,缝在脚面和后侧,底上无缝。袜筒后开口,开口的地方还附有袜带。至东汉时期,袜子的样式逐渐开始较为考究。


图: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出土的女袜

set 限制解除
x1
>
<
>>
<<
O
x1